近日,第六届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国赛(总决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我院学子费思源、王涵曦(指导教师:马楠、马维佳)的参赛作品《球球寻宝记》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国赛银奖 !同时,该作品凭借独特的创意与艺术表现力,成功入围2025釜山国际艺术节(BIAF2025) 以及ICAC 国际创意艺术大赛 。

东方创意之星创新设计大赛是全国性创新设计领域重要赛事,已连续多年被纳入全国高校创新设计类竞赛重要名录,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与学术认可度。赛事覆盖全国多所高校,吸引研究生、本科生(含职教本科)、专科生(含高职)等不同学段学子参与,涵盖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等多个设计领域,是检验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竞争尤为激烈,全国总决赛采用“作品展示+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的综合评选机制,从原创性、商业价值、文化内涵等多维度对作品进行严格评审。
《球球寻宝记》将环保理念、哲学思考、传统艺术与现代微缩模型技术完美融合,创造了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奇幻世界。此次荣获国家级银奖并入围两项重要国际赛事,是对团队辛勤付出与卓越创意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精湛的实践技能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品名称:《球球寻宝记》
团队成员:费思源、王涵曦
指导教师:马楠、马维佳
故事简介
《球球寻宝记》讲述四位主角从发现神秘藏宝图开始,踏上部落之外的冒险旅程。他们穿越险峻峡谷与茂密丛林,执着追寻宝藏的终点,最终却震惊地发现,藏宝图上绘制的目标竟是自己。这场追寻发生在一个由废弃易拉罐、快餐盒构筑基础、草粉与石膏 塑造地貌植被的精巧微缩世界中。在这个真伪交织的人造景观里,主角们的每一步都仿佛被无形目光注视。作品不仅是对被操控人生的深刻隐喻,更完成了角色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觉醒 。

创作灵感
创作灵感深受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启发。团队构想并手工搭建了一个完全由道具构成的微缩世界 。在这个人为构建、看似完美的环境里,角色们浑然不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被观察之中。在场景制作技术上,团队深入研究了微缩景观的呈现方式,巧妙运用草粉模拟逼真草坪、利用石膏塑形打造细腻地形,极大地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与细节表现力。

传统融合
作品在角色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文化融合创新,巧妙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傩面具、藏传佛教的羌姆(跳神)面具以及京剧脸谱的艺术元素。团队并非简单拼贴,而是对各自特点进行提炼、淡化与再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和谐的“球球部落”形象。这背后是对人类早期文明共性的思考——先民们通过信仰、祭祀和表演(后演变为各种戏剧形式)来理解世界、解释未知。作品正是这种古老精神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视觉化呈现。


创新设计
作品的创新性体现在两大核心维度:
环保材料叙事:将废弃易拉罐、快餐盒等生活废弃物回收再造,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场景元素,与草粉、石膏塑造的自然地形相结合,直观地呈现了工业文明产物与自然侵蚀力量相互交织的视觉叙事。
传统文化再创作:通过对傩面具、羌姆面具、京剧脸谱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解构、融合与再创作,赋予其全新的视觉生命,最终构建出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球球部落”美学体系。



近年来,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学校提出的“一引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赛事和企业行业真实项目进课堂,构建“课程-竞赛-项目”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本次大赛取得的佳绩,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结果,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复合艺术人才。
文字图片|获奖学生
本期编辑|王梓颖
内容审核|唐 芳 马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