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梅:
三维融育织经纬,寸心育才铸师魂
导语:
她是学生口中的“晓梅姐”,她的办公室有一个温暖的名字——“谈心间”。她用系统思维的“经纬线”,为学生编织从专业学习到人生规划的立体成长网络;她用“5H1W”的耐心提问,破译每一位学生心灵的成长密码。从课堂内的创新实践,到兰考33天的日夜坚守,她以“24小时在线”的担当,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的师者仁心。
让我们一起阅读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朱晓梅老师的育人故事,看一位班主任如何以“系统架构师”的智慧与温暖,助力学生奔赴山海、圆梦顶尖学府。
教师简介
朱晓梅,艺术管理专业教师,深耕班主任工作12年。担任21级艺术管理班主任,曾获2021-2022学年、2023-2024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班级连续3年获评校级“优秀学风标兵班”,2023、2024年连续两年诞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上海市大学生红色文创大赛、上海市大学生行业分析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并积极推动艺术管理专业育人模式创新。
三维融育织经纬,
寸心育才铸师魂
——记上戏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
21级艺术管理班主任朱晓梅的育人手记
毕业纪念册缓缓翻开,21级艺术管理班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连续三年获评校“优秀学风标兵班”,连续两年涌现国家奖学金得主,4人考入北大、交大等国内顶尖高校,12人收获哥大、港大等世界名校offer,超过50%的升学率勾勒出一幅立体而饱满的成长图景……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以四年班主任时光为经纬,以系统思维精心编织的育人网络,更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躬身践行。教育从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用真心焐热的青春叙事。
三维融育:织就成才的经纬系统
在班级建设与专业培养同频共振的理念下,我创新提出“三维融育”工作法,将班级视为动态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课程-赛事-项目-产业”四级实践链,嵌入教学环节,实现“专业培养-实践育人-个性成长”的三维融合。
我将艺术管理专业中的“场域理论”转化为育人动能,组织多场艺术观摩,让剧场和展厅成为学生畅谈专业认知、碰撞思想火花的流动课堂;在《观众调研与统计》课程中,引导学生以原创项目《戏·间艺术沙龙》为实践载体,用问卷调研数据捕捉受众需求,优化沙龙主题和定价策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文化产业的实操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通过预答辩反复打磨方案,帮助学生找准路演节奏,最终从108支入围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及特色奖,赛后更将知识盲点反馈至《市场营销》等课程教学,形成以赛促教“参赛-反思-教学”的良性闭环。
“谈心间”里:破译心灵的成长密钥
我的办公室又名“谈心间”,取“谈开心结,见证成长”之意。我用“5H1W提问法”(What事件/Why动机/When时间/Where场景/Who关联人/How期望)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为每位学生建立动态画像:跟踪成绩,分析优势短板;捕捉思想动向,协助制定短、中、长期计划;记录赛事、实践经历变化,校准职业发展坐标……以真诚的共情和切实的建议,陪伴学生在自省与对话中找到方向。
跨考进入交大的鲁同学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朱老师在大学四年里为我掌舵领航:大一入学不适应,她开导我安心拥抱新生活;大二剧组实践,她不时指点我的为人处世;大三跨考迷茫,她支持我勇敢追梦;大四写论文,她帮我廓清思路,为我点亮学术道路的第一盏灯。是她总能发现我的闪光点,总设身处地为我着想,才让我逐渐自信、不断进步、梦想成真。”
教育如农业,每一颗种子都有独特的生长节奏。叶圣陶先生的话时刻提醒我,要以耐心去深耕,用爱心来浇灌。“谈心间”的每一次对话,都是解读心灵的钥匙,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心灵的旅程。
兰考33天:淬炼师者的仁心担当
2023年4月,我带领全班34名学生赴兰考开展实践。出发前,我多次召开行前会,提前编辑《兰考实践注意事项手册》,逐一点对点解决学生实际困难。33天的同吃同住,以“24小时在线”的坚守诠释师者担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协调解决学生与学校课程、赛事的冲突;留意学生的身心健康,陪同就医,提醒用药;组织复盘会解决不同组别间的协作矛盾……既做专业的指导者,也当生活中的“大家长”,事无巨细地应对各种挑战,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的师者仁心,从不在豪言壮语中,而是在凌晨两三点回复学生微信的耐心中,在为学生研究药品说明书的专注中,在解决学生人际问题的循循善诱中,更在跨越700公里与学生并肩的每一步坚守中。
教育家精神,是讲台上的专业引领,是谈心间的细致呵护,也是兰考日夜的坚定相伴。“没事,有我!”——这是我给予学生恣意成长最大的底气!未来,我愿继续做好学生成长的“系统架构师”,用专业素养搭建育人场域,用人文关怀激活成长动能,让寸心所至成育才沃土,为教育强国绘就属于每一位教师的经纬篇章。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