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艺术管理专业学生论文在“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第12届学术会议” 获奖

时间:2025-10-09浏览:10设置


627日至29日,由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暨“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观念发展研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研究院所的200余位代表、20余家艺术类学术期刊及多家出版社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优秀论文评审环节,我院艺术管理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吕舒欣、2023级本科生张沛荣的论文《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架构创新》被评选为“专业论文”第二名;吕舒欣的论文《枝蔓共生:德国艺术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生成和演化》被评选为“专业论文”第三名。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架构创新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管理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结构、教学场景和评估范式上与AI生态存在显著断裂的困境与压力,论文《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架构创新》从教学体系整体转型的角度出发,提出艺术管理教育应课程内容的跨学科融合、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虚实结合的教学空间建构、以及兼具量化与质性的多维评估体系等方面推进改革。作者强调AI技术不只是教学工具,更在深层影响教育的组织方式与人才培养逻辑。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戏艺管,应率先在其人才培养“技术赋能”与“人文守护”之间建立动态平衡,以构建面向未来的艺术管理教育模式。


枝蔓共生:德国艺术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生成与演化

《枝蔓共生:德国艺术治疗专业教育体系的生成与演化》一文探讨的是德国艺术治疗专业教育之发展历程、阶段划分、体系形成,作者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并以之来探讨对国内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专业教育的启示。尽管德国尚未实现国家注册,但他们通过高校自治、行业协作与社会嵌入,构建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结构,形成“教育先行、实践驱动、制度协商”的路径逻辑。该体系为处于初建阶段的中国艺术治疗教育提供了重要参照,中国应该在本土化推进中注重理论自主建构、多方协同治理与社会场景对接,确立艺术治疗作为独立专业的知识地位与社会价值,为艺术人才构建兼具“可用之学”与“可走之路”的成长路径。

获奖证书

其中,《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架构创新》一文是本科学生“艺术管理研究方法与写作”课程孵化的成果。吕舒欣作为助教参与了教学工作,与张沛荣一起,在作业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论文的修改与完善。此举无疑展现了艺管学生扎实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见证了上戏艺管本硕一体培养的成果。


本次获奖彰显了艺管学子扎实的学术素养与创新视野,是学院学术能力与育人成效的生动印证。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供稿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