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科新著 陈永东 张敬平 朱云:《人工智能艺术》

时间:2025-10-09浏览:10设置


艺科新著

陈永东 张敬平 朱云:

《人工智能艺术》

由我院教师陈永东、张敬平、朱云撰写的上戏规划教材《人工智能艺术》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主编:陈永东

陈永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高级专家委员、中国文旅演艺创作与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文创IP产业专委会数字创新联盟特约顾问、创意城市组委会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致力于研究“艺术+科技”的各种可能性,侧重利用新媒体提升艺术表现力及利用新媒体扩大艺术传播力。研究方向:数字艺术设计、人工智能艺术、演艺元宇宙、创新思维、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等,出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赢在新媒体思维》《引爆短视频》《企业微博营销》《智能营销》等著作,《2023中国文创文旅元宇宙白皮书》《中国文化元宇宙白皮书》编委,发表《人工智能艺术的应用类型及审美判断》《元宇宙语境下艺术“灵韵”的唤回及“拟真”的嬗变》等百余篇文章,创作并指导多个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演艺元宇宙作品。


副主编:张敬平

张敬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CCF计算艺术分会会员、上海市设计工作者协会艺委会委员、奥中文化交流中心访问学者(2012)和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主要从事演艺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与创作,聚焦于交互视觉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拓展现实以及虚拟制片等领域。主持了国家文化与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基于XR沉浸式传统戏曲创新研究》《基于XR沉浸式越剧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和《网络交互戏剧创作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以及《交互媒体设计》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出版《演艺新媒体交互设计》专著,主持设计XR戏剧《黛玉葬花》等项目。


副主编:朱云#

朱云,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图形图像协会虚拟现实和立体图像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游戏设计、互动叙事、人工智能等。在文化部、科技部等多项国家和市级课题中担任研究工作,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曾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二届创新奖、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科研成果奖等奖励。


01 内容简介

在人工智能蕴藏的诸多可能性中,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地方还是来自它与艺术的结合。这不仅使得“艺术+科技”成为了艺术领域与科技领域共同关心的交叉领域,或者常常称之为“科艺融合”,而且还诞生了相关的专业及课程。本书即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酝酿出来的。


书分为十二章,分别讨论人工智能艺术缘起、人工智能艺术的可能性、人工智能艺术的创造力与动机、人工智能创作艺术的情感与意识、人机协作创作艺术时的主体性、人工智能艺术的价值及审美判断、人工智能艺术的主要种类、元宇宙中的人工智能艺术、利用人工智能传承及转化优秀文化、人工智能艺术的版权管理及升值、人工智能艺术的传播与营销、人工智能艺术的操作实践等问题(详见附录),其内容包括:

1章 人工智能艺术缘起

1.1 电子艺术的兴起

1.2 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

1.3 人工智能艺术的兴起

2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可能性

2.1 人工智能艺术是否有可能?

2.2 人工智能艺术是否能有创意?

2.3 数据主义、连接主义与行为主义

2.4 AIGC概念、发展历程及趋势

3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创造力与动机

3.1 人工智能艺术的创造力

3.2 人工智能艺术的原创性

3.3 人工智能创作艺术的动机

4章 人工智能创作艺术的情感与意识

4.1 人工智能情感与意识的可能性

4.2 图灵测试能否证明人工智能有情感?

4.3 不同角度理解人工智能情感意识问题

5章 人机协作创作艺术时的主体性

5.1 人机协作创作艺术时的分工与主体性

5.2 碳基+硅基:未来人机将不断融合

5.3 警惕:人类未来有可能失去主体性

6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价值及审美判断

6.1 “人工智能美学”概念的提出

6.2 人工智能艺术价值与审美的基本问题

6.3 人工智能艺术对人类审美判断的影响

7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主要种类

7.1 人工智能+音乐

7.2 人工智能+舞蹈

7.3 人工智能+戏剧

7.4 人工智能+广播影视

7.5 人工智能+戏曲与曲艺

7.6 人工智能+美术与书法

7.7 人工智能+设计

8章 元宇宙中的人工智能艺术

8.1 艺术元宇宙基本框架及特征

8.2 不同类型艺术的元宇宙化应用

8.3 艺术元宇宙化的路径与趋势

9章 利用人工智能传承及转化优秀文化

9.1 基于转媒体的文化艺术转化概述

9.2 基于输入端的优秀文化转化策略

9.3 基于转换器的优秀文化转化策略

9.4 基于输出端的优秀文化转化策略

10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版权管理及升值

10.1 人工智能艺术的版权管理策略

10.2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者收益保障策略

10.3 人工智能艺术的价值提升策略

11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传播与营销

11.1 人工智能传播与营销主要环节

11.2 人工智能艺术传播与营销策略

11.3 面向元宇宙的智能传播与营销

12章 人工智能艺术的操作实践

12.1 AIGC主要应用平台简介

12.2 AIGC的基本操作方法

12.3 AIGC基本平台的初步使用

12.4 不同类别人工智能艺术的操作实践


本书的撰写基础来源于几位作者的长期观察、教学、科研及实验所积累的大量实践或实验案例、丰富的经验,并经过作者的深入而广泛的思考,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汇集成文稿,并加以深入讨论及内容扩展。


本书结合了当今人工智能艺术领域的最新前沿发展及相关应用,注意覆盖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各类艺术类专业,关注基于人工智能的“科艺融合”趋势,既讨论了人工智能艺术中的核心问题,亦结合了人工知艺术领域中的各类应用案例,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与艺术管理领域的问题兼顾讨论,可以为各类艺术表演、设计及艺术管理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02 作者的话

目前,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感觉非常需要了解人工智能艺术相关的知识,但不易找到合适的教材或参考书。一些高校已经在开设与本书主题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但基本没有较全面及规范的专业书籍或教材。国内外与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相关的从业者对于人工智能艺术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论述较为全面的相关书籍凤毛麟角。本书的撰写即欲弥补学界与业界的这一遗憾。


希望本书能为国内外从事人工智能艺术策划、生成、创作、设计的相关人员,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营销及传播的组织及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有益的启发与帮助。


我们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供稿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