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入选名单。我院杨青青教授团队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转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荣获“研究生教育综合专业组”一等奖。
杨青青教授团队首创首发的《转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是一门聚焦文化艺术与科学跨界融合转换的创意研究与实践性课程。它既是数字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面向全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开放,作为跨专业选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课。
课程理念与核心目标
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科技的创新性转化”为核心理念,确立四大培养目标:
思政教育引领: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价值观。
创新思维激发:培养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跨领域研究能力。
科学实践赋能:掌握前沿数字媒体技术,具备熟练的专业创作技能。
首创首发精神:鼓励探索性研究与原创性实践。
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广博的学术视野、宽广的国际眼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典型的“文化艺术+科技”复合能力,能胜任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演艺及文化数字化等领域的专业需求。
创新教学:
思政与专业深度融合的“转媒体”实践
课程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元素柔性植入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形成“思政文创转媒体设计”思维。
聚焦转化手段:
重点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路径。
创新教学形式:
首创“沉浸式思政艺术设计”教学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案例分析、作品解构、研究创作等环节。通过渗透式、情境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浓厚氛围中感悟、受启发、受教育。
理论实践并重:
将思政文化创意与转媒体设计进行系统的理论解析、创意风暴、概念描述与转化实践。
社会担当培养: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接触、了解、研究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丰硕成果与广泛影响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多方认可并产生广泛影响:
优秀教材出版:课程配套教材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支持。
课程成果出版,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支持。
教学实践融合:
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均实现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学生作业成果丰硕。
创新呈现方式:
鼓励运用多种新媒体形式(强调沉浸感、交互体验与视觉美感)进行内容叙事与“输出媒体”呈现,有效吸引年轻受众。
公开展览传播:
学生主题作品在上海市图书馆东馆公开展出,面向社会传播转化成果,践行文化传承使命,服务上海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峰。
前沿科技探索:
师生团队虚实结合、联合创新,在人工智能应用、数字人方向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并联合上海理工大学推进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博士”项目研究。
师生团队联合创新,实现了多项人工智能应用、数字人方向的发明专利。
联合上海理工大学首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博士”项目研究
破解教学难题:成功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够融合的壁垒,实现了思政与文化艺术创意的同向同行与交叉融合,形成可推广的创新模式。
本次获奖彰显了我院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上的成效。学院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增强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