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七月晨光,洒满井冈苍翠。苍松翠柏间,革命印记诉说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传奇。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艺科红星”青春实践团与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和电影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循着先辈足迹,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投身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他们以艺术为笔、科技为墨,将AI技术巧妙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
重踏红军革命路 再寻先辈红色痕
怀揣对革命岁月的崇敬与红色精神的向往,实践团成员探访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革命旧址群、八角楼、黄洋界、大井毛泽东故居、小井红军医院及井冈山博物馆等承载厚重历史的圣地。亲身体验重走急行军、自制红军餐、编织草鞋等活动,并在“三湾改编”情境教学中沉浸式回溯峥嵘岁月。
随后,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的学子们发挥创意,带领团队手绘上戏logo,将学校印记与井冈红韵巧妙融合,在一笔一画间凝聚团队力量。他们共同设计出独具上戏特色的班旗,喊响 “上井冈,得胜利,至善至美在上戏” 的激昂口号,齐声唱响校歌。
2
红色叙事创新路 双向对话谱新篇
在深入探访旧址、体验红军生活之后,实践团走进井冈山博物馆,与优秀讲解员李老师就艺术如何赋能红色文化传承课题展开深入交流。李老师分享了博物馆红色故事传播现状,提出需突破单一叙事模式,依据受众特点分层设计内容的思路。她生动讲述了烈士陈毅安与李志强的革命爱情故事、陈毅安结婚照的修复细节、以及李志强独自抚育后代的家风故事,强调 “小人物的大情怀” 之细节最易引发共鸣,并对AI、AR等艺术科技手段在传播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调研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出制作一部互动戏剧课程《1930的最后一封情书》(暂名)设想:以45分钟互动戏剧课程为载体,运用AI修复历史影像、多媒体外化人物内心等科技手段,让红色故事更贴近当代青年;同时坚持 “尊重史实 + 艺术化加工” 原则,使非专业参与者通过简易演绎感悟革命精神。采用 “分版本、分段式” 设计,适配不同场景,降低参与门槛。 目前,实践团已与井冈山博物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建立初步联系,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学子在井冈山博物馆与李老师、廖老师交流
1922年陈毅安赠未婚妻李志强的贺年卡
3
AI赋能红色文化 井冈文脉绽新辉
井冈山考察期间,实践团不仅深挖烈士陈毅安与李志强五十五封家书背后的红色故事,更充分发挥艺科融合优势,为互动戏剧课程《1930的最后一封情书》(暂名)构建技术赋能的呈现框架。运用AI修复技术,团队对陈毅安与李志强的珍贵合照进行精细化处理,让模糊影像焕发新生,革命先辈的面容与深情跃然眼前。
在场景呈现上,借助AI绘图技术生成符合1930年代历史语境的宏大背景,将家书中的绵绵思念与革命情怀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视觉画卷。这些实践不仅为课题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基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载体,更开拓了红色故事沉浸式传播的新路径。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团队期望《1930的最后一封情书》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纽带,引导观众在AI构建的沉浸体验中,深刻感悟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传承井冈山精神,砥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担当。
实践团井冈山汇报场景
《画述井冈山》龚芮 数字媒体艺术
龚芮同学结合井冈山故事创作的手绘与AI融合作品
《巧送红军盐》龚芮 数字媒体艺术
运用AI视频技术创作的“巧送红军盐”画面
4
艺科创新传星火 学子感悟映初心
井冈星火,见证红色与青春的相遇;革命圣地,镌刻“艺科红星”书写的实践答卷。
司文慧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党员
“重走井冈路,每一步都是与初心的对话;触摸革命痕迹,每一眼都是对信仰的淬炼。身为党员,须将井冈山精神的‘坚定执着’刻入骨髓,将‘依靠群众’融进血脉,方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上井冈,得胜利,至善至美在上戏’的答卷。我深知:传承井冈山精神,绝非简单复刻,而需如当年先辈开辟新路般,在时代土壤中播撒创新的火种。”
龚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
“踏访井冈革命旧址,凝视博物馆的静默物件,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脉搏上,心中沉甸甸的。先烈用热血浸透、以生命铺就的路就在脚下,将这份滚烫的红色记忆深铭于心,才更懂今日安稳的来之不易——那是无数不屈与牺牲的结晶。我们这代人,正该带着这份领悟,用新的方式让红色故事永葆鲜活。”
沈伟杰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
“此行于我,是一场浸润灵魂的红色洗礼。听闻先烈绝境扛旗的故事,方知‘不容易’中的血与火,更是无数前辈点燃的‘星星之火’。与队友整理调研,从手忙脚乱到默契协作,似接过先辈接力棒。爬山时紧握的手,深夜畅想‘生在那个年代’的热忱,复刻着红军并肩作战的图景。实践所获技能、所结情谊,皆是红色基因在血脉流淌。怀揣滚烫初心前行,每一步都是传承,都是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续写。”
5
结语
急行军路上的汗滴,折射信念光芒;手绘上戏logo的笔尖,交融校魂与红色基因。AI修复技术,让老照片中的革命深情重焕光彩;数字画笔,勾勒出1930年烽火里的家国大爱。这段井冈征程,是对 “坚定执着追理想” 的生动诠释,更是 “实事求是闯新路” 的青春实践。 实践虽暂落幕,但“艺科红星”的步履永不停歇。团队将赓续井冈星火,持续探索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以艺科融合之力赋能红色文化发展,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