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创新未来|我院学子探访蘑菇云创客空间解锁AI艺术新范式
近日,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走进创客实践基地——蘑菇云空间,开展智能感知·艺术表达校企联合课程,通过探索前沿技术,助力学生突破传统创作壁垒,在人机交互的前沿处碰撞出创新火花。
产业探索:让艺术遇见人机交互
本次教学实践贯彻教室即车间、作业即作品的产教融合理念,由张敬平教授与蘑菇云技术团队联合授课。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先锋基地和创新实践的孵化平台,蘑菇云不仅提供前沿的硬件设备与AI技术资源支持,更将智能交互艺术实操案例引入教学。通过企业导师案例解析+高校教师理论深化+学生团队实战创作的三阶教学模式,破解艺术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的痛点。
技术解密:从传感器到智能艺术
蘑菇云资深导师徐千千以“从传感器到智能艺术”为切入点,通过信息科技基础教学套件现场演绎艺术转化魔法:光敏传感器捕捉环境明暗变化、声波传感器转换声音频率、触控传感器感知物理接触,三组传感装置实时将环境数据转化为动态视觉投影与沉浸式音效,展现物理世界与数字艺术的同频共振。
创作实践:低代码高感知的艺术革命
在复刻经典AI案例工作坊中,同学们分组完成:触控传感器联动LED灯光矩阵; 环境感知装置驱动智能风扇; Mind+平台与行空板组合编程。通过可视化编程界面,艺术生们无需复杂代码即可实现创意落地,真正体验所想即所得的创作自由。
未来展望:构建AI+艺术教育新生态
这次合作让我们看到:当艺术院校的创意基因遇见产业端的硬核科技,就能催生《机械臂书法》《AI昆曲数字人》这样的跨界作品。张敬平教授表示。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验证了低代码+高感知理念的可行性,更构建起艺术思维与技术实现的桥梁。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微型化、人机交互方式的多元化、AI生成算法的智能化,艺术创作正从单维表达转向多维对话。期待我院学子在科技与艺术的共生土壤中,培育出更具先锋性的数字艺术新物种。
学生感悟
李品仪 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
通过参与这次在蘑菇云的课堂,我对基础编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操作。通过使用Mind+软件操控行空板实现了一系列的交互项目,以及通过缆线将各个电子零部件连接起来,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次实践课程不仅让我收获颇丰,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编程的兴趣,我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2张嘉越 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
在蘑菇云创客空间的物理计算课上,技术逻辑与艺术感知的碰撞让我深受触动。Mind+图形化编程的直观操作,让我这个代码“小白”也能快速实现交互设计;行空板连接传感器与灯光的瞬间,冰冷的硬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像在舞台上回应我的指令。置身于激光雕刻机的嗡鸣与3D打印的层叠轨迹中,我意识到技术并非艺术的壁垒,而是画笔的延伸——创客文化教会我们用工具“造梦”,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凝固成可触碰的原型。这场跨界实践课,让我更坚定数字艺术的价值:用科技的温度,讲好人文的故事。
王梓颖 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
走进蘑菇云创客基地,宛如闯入一个科技的奇幻天地。在课程中,Mind + 软件操控的行空板项目令人目不暇接,通过简单的图形模块化编程,就能让硬件实现复杂交互,瞬间拉近了我与编程的距离。3D 打印机精准地塑造着各种模型,层层堆叠的材料仿佛堆叠着无限可能,激光切割的光芒闪烁,切割出创意的轮廓。这次参观,让我深切领悟到编程的魅力与力量,它就像魔法,能将想象具象化。我迫不及待想深入学习,用代码开启属于自己的创造大门 。
徐子媛 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
今天在蘑菇云创客空间的课程让我对交互艺术装置的技术实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老师介绍了光线、运动、温度等传感器的应用,并讲解了如何通过编程控制设备。我们还进行了实际操作,尝试连接传感器并调整参数,使其产生不同的交互效果。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我对装置艺术的兴趣,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