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在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时间:2025-03-03浏览:15设置

日前,第19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参赛师生表现优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艺术设计赛道第1次、第2次计时赛中喜获佳绩,学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5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第一次计时赛中,学生王娜、徐子媛共创作品《时光之晷》、廖泽宇作品《未来咖啡厅·遇见古今上海——AI交互VR》分别获国赛高校组一等奖;学生张益皓作品《越王勾践剑》获国赛高校组三等奖;教师铁钟、朱云分别获“国赛优秀指导老师”,俞玮娅获“省赛优秀指导老师”。在第二次计时赛中,学生张岷睿、张妍、潘婉淑共创作品《古韵流光:莲鹤方壶的时空对话》获国赛高校组二等奖;学生侯艺霖、纪佩孜、陈妍、付蕊宁共创作品《山水·融创》获国赛高校组三等奖;教师杨青青获“国赛优秀指导老师”,俞玮娅、张敬平获“省赛优秀指导老师”。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chinacreativechalengescontest)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分析报告》赛项,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数字设计、数字创意、数字媒体以及教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规模大、跨学科、多专业、参与院校多、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本次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艺术设计赛道,拟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自比赛启动以来,学院对参赛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学生不断优化和完善作品,持续提升作品质量。获奖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出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也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


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既是对学院科艺融合教育成果的高度认可,也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将坚持“一引三融”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科技复合型人才。


作品名称:未来咖啡厅·遇见古今上海——AI交互VR

作者:廖泽宇

指导教师:铁钟


作品集HTC VIVE VR头显、AIGC技术、TouchDesigner交互引擎技术于一体,使用ComfyUI技术进行360°人工智能场景的生成,并结合HDRI场景生成、Animatediff动画生成等AI工作流程为这些环境增添生动动画。通过Leap motion,观众可以与作品进行实时互动,用不同手势切换场景或播放精彩的AIGC动画。在咖啡馆的独特视角里,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眼前交织呈现,先贤们的创新思想蓝图变得触手可及,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未来憧憬。


作品名称:时光之晷

作者:王娜、徐子媛

指导教师:朱云

作品以日晷为主角,从传统绘画、诗词歌赋中汲取灵感,以动态形式呈现人类对天文、自然与时间深刻的理解。作品使用AI视频生成软件,将风格各异的图像、文本素材转化为连贯流畅的视频片段。作品在参数优化和素材组合上精益求精,从画面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到视频帧率、分辨率,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借助AI不断尝试复古与现代、抽象与故事性素材的多样搭配,最终呈现出日晷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多重意义。


作品名称:莲鹤方壶·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作者:张岷睿、张妍、潘婉淑

指导教师:杨青青

作品运用Mjdjourney技术将分镜头绘制,运用runway技术和可灵AI将画面中文物部分训练AI模式生成为动态画面,通过Premiere Pro进行剪辑汇总和Suno进行背景音乐生成,通过AI工具分析视频的动态起伏进行剪辑节奏点,并且输入文字自动匹配人声进行配音,各环节紧密相接,深刻展现并创意表达了莲鹤方壶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品名称:越王勾践剑

作者:张益皓

指导教师:俞玮娅

作品将AI绘图进一步拓展为叙事性文本类游戏,一幅幅画面紧密相连,配合文字讲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称霸的历史故事。作品结合时代背景,采用了中国古典水墨晕染风格,精心调整画面视角与色彩要求,例如以平视呈现越国初期的宁静,用俯视描绘其短暂的繁荣,以蓝绿色调描绘越国早期的江南风情,以暖色调的强烈对比凸显战争的残酷,最终借助AI绘图技术进行呈现。这些精心设计的视角与色调变化,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更深刻地烘托出故事氛围。


作品名称:山水・融创

作者:侯艺霖、纪佩孜、陈妍、付蕊宁

指导教师:俞玮娅、张敬平

作品以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一国宝级长卷为创作源点,使用Midjourney生成图片,并结合Comfy等技术UI实现AIGC动画制作。《富春山居图》用墨淡雅、布局精妙,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及哲学思考。作品运用AI进行创意设计,打破时空界限,使其与不同时代的不同艺术流派进行互动,展现《富春山居图》在现代社会与多元艺术风格碰撞下的传承创新。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