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方军,艺术管理专业黄韵瑾教授的带领下,上戏艺管本科、硕士生一行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是上戏艺管师生首次深入北京人艺这座顶级戏剧艺术殿堂,意义非同寻常。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冯远征,为上戏艺管师生开设了一堂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大师课。他从北京人艺建院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出发,清晰阐述了北京人艺的演剧艺术风格、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剧院长期培育和积淀的文化传统。北京人艺不仅有大量经典,也是中国话剧艺术变革的先锋之一。七十多年来,它探索出了一套自成风格的管理体系,简而言之便是发扬“一棵菜”精神:菜根、菜叶、菜心紧紧抱在一起,构成一棵整整齐齐的大白菜。这种团结协作精神,支撑起北京人艺一台又一台优秀剧目的问世。在北京人艺,资深的舞台监督极其熟悉剧本,甚至能完整准确地背诵出剧中的每一句台词,因此这样的舞台监督必然能在整个剧组中起到中枢作用。目前,北京人艺已经拥有了四个大小不一的剧场,每年演出量极大。在这样的状况下,不少演员需要在晚上的演出结束后留下来再接着排另一台戏。但是,大家并无怨言,以认真严谨的艺术态度忠实地履行着北京人艺对于广大观众的承诺。冯院长还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勉励上戏培养的未来戏剧管理工作者坚定地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北京人艺著名导演唐烨,以自己丰富的舞台创作经历,生动地畅谈了艺术创作人员与舞台管理人员如何共同促成一部作品的诞生。
唐烨老师、孙学梅老师与艺管师生合影
陈禹昕、王甦、宁然、万路等四位北京人艺舞台管理部门的老师,则分别介绍了北京人艺富有特色的舞监和场记工作法。
万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场记的职责与价值
王甦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北京人艺特色的剧场内工作方法
孙学梅、亓华琛两位老师为上戏师生的此次来访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期间,上戏师生还在高新珍老师的讲解下参观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并观摩了话剧《杜甫》的彩排。
高新珍老师为同学们导览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话剧《杜甫》彩排观摩后,冯远征院长与同学们于后台合影
冯远征院长、孙学梅老师、亓华琛老师与上戏艺管师生合影
结束人艺的研学之旅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22艺术管理MFA 张晶
在人艺交流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他们口中的“一棵菜”精神,不论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对待舞台,对待人艺,大家聚在一起让人艺发展的更好。通过几天的交流接触,真切的感觉到人艺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特别有归属感,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感动,很受用!
21艺管本科班 高艺嘉
来到了北京人艺,学习到了北京人艺与上海剧场不同的工作模式,尤其是针对于我们专业的舞监、场记工作,人艺一台大戏,一个舞监、一个场记的工作模式也体现出了各部门老师超强的工作能力。在这次人艺之旅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人艺对于传统技法的运用,音效老师和演员们会一起通力合作使用传统工具在后台创造声音,道具老师用“纸造”技术制作便携又不易损坏的小道具,人艺一台戏的背后不仅是为了向观众呈现最完美的演出,也有着对于各种传统技法的保护和传承。
21艺管本科班 陈燊杰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和黄韵瑾老师,能让我有这次机会去人艺交流学习,同时也感谢人艺在短短几天里安排了冯远征院长和唐烨导演的大师课,以及4位舞监、场记给我们介绍了人艺的工作方式,也在人艺博物馆感受到了人艺深厚的历史底蕴,干货很多,受益匪浅。
22艺术管理MFA 韩雪
如人艺老师们所说,人艺不只是一个剧院,它更像是一个“家”。 此行感触最深的,则是人艺对于艺术性和文学性的恒久坚持。它并非宏观的标语口号,而是每一位演员、场记、舞监……团队里每一位老师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和要求。
22艺术管理MFA 郑晓雅
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艺术家们为了塑造角色真正地深入体验生活的经历,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表演本身的高要求和作为演员通过艺术真实地表达、反映、传达的责任感。
21艺管本科班 田博嫣
在这次交流前通过观剧我对北京人艺的戏剧风格便有一定的了解,在实地交流中更是深化这一认识。通过各位老师的介绍我们不难感受出,北京人艺不同于一般的剧院团,它秉承着“一颗菜”的精神将剧院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才有了那一方舞台的粉墨登场。北京人艺使我感受到这更像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家”,一辈又一辈的艺术家们为了这个“家”愿意将自己的所有青春年华奉献给它,并造就了那么多不朽的戏剧作品。这份有温度的情感同样成为了“人艺戏迷”们与人艺最深的链接。我想也正是这份深厚的情谊造就了如今人们心中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
22艺术管理MA 郭郁
在听舞监及场记老师介绍了北京人艺特色的工作方法后,被她们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人艺人对戏剧的真挚纯粹所打动。北京人艺所秉持的一丝不苟、戏比天大的工作态度,是完美主义强迫症戏剧工作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