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后,人们发现上海戏剧学院各校区的核酸采样队伍中多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而他们正是为师生服务的教职工核酸采样志愿者。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也有多位干部和教师,主动报名参加师生核酸采样工作。在他们开始这份新的挑战之际,让我们听听几位“大白”老师的心声吧。
唐芳
(创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爱校如家有很多种方式,我愿意尽全力去守护家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傍晚的核酸检测在学生宿舍楼前的开阔地,在微凉的秋风中我第一次穿上大白,一个小时内完成了近两百名学生的核酸咽拭子采集,从紧张得拗不断棉签,到熟练高效一气呵成,脱下大白的时候竟然发现衣服湿透了,脸上也有深深的口罩印迹。平时看似简单的动作,自己做起来并不简单。深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其实,所有的辛劳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声声轻轻地“谢谢”中早已化作我前行的温暖力量。
张敬平
(创意学院教授)
在3月至6月的这个疫情期间,不少老师都在校园里面为师生做了很多疫情防控相关的各种服务。当时我封控在家时,一直在想在疫情防控期间是否能为学校做一些事情。但学校的一些指示精神是尽量避免人员少进出校园,那时我就只能在小区里面参与志愿者服务了。直到6月初上海疫情社会面清零,疫情防控进入日常防控阶段,学校开始组建在校园服务的核酸采集志愿者队伍,创意学院方军老师在工作群里动员老师报名参加,我第一时间看到该消息后,心想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来了,立即私信方军老师报名参加核酸采集志愿者培训。其实初衷非常简单,就想在这样一个疫情当下,向大家学习,希望有机会能为师生做一些事情。在校园做核酸采集志愿者的过程中,和同事们交流操作经验和方法,收获很多,采样看似简单,做好做得更加专业确实也不容易。记得服务第1天,我和张加存老师合作,给老师和学生做核酸采集工作,由于我特别怕热,一小时下来,我得衣服全部湿透了。当时我就一直在想奋斗在一线医护人员和防疫志愿者们都是连续工作一整天,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多么辛苦!真是令人敬佩!当然,在为师生做核酸时与同事们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友谊,有利于日后的工作的开展,感到非常开心;穿着大白,有时也会被学生认出来,并喊一声老师,心里感到很欣慰;很多学生做完核酸采集程序后,都会说声“谢谢!”,此时心里也倍感温暖。
朱云
(创意学院副教授)
每次哪个城市集中爆发疫情,都是大白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大白们的行为也不断地感动了所有人,每每看到各种报道都是眼含热泪。正好暑假期间学校有核算志愿者培训,没多想就报了名,想想有一天能穿上隔离服,内心还是蛮自豪的。
开学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穿上隔离衣,被密密实实包裹上,特别是眼前的面屏上都是哈气,隔离衣挡住视线,呼吸和活动自由被隔离衣阻拦的时候,有一种整个肺脏都不工作的感觉,呼吸不顺畅,明明昌林路秋风徐徐,但是我根本感觉不到。好在同学们都很礼貌,每次“捅”完嗓子,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我的核酸采样技术还不到位。而我也会给予回复“也谢谢你!”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人们都能够尽快回归原本熟悉的生活方式。
杨艳
(创意学院教学秘书)
新学期伊始,套上"大白",手握检测棒的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一核酸检测志愿者。对整个操作流程从一开始的陌生、青涩,到如今的娴熟与从容。通过这项检测工作,使我认识到平稳安定的生活背后,有着许多人的默默付出。身为一名中共党员,非常荣幸能够在校园疫情防控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陈龙
(创意学院辅导员)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老师,我也是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以以身作则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温暖。我觉得我每次穿上大白后挺激动的,作为一名学校的核酸检测志愿者,尽己所能协助学校,帮助老师和同学们,我感到很开心。每次面对熟悉而又可爱的学生们,“捅了”一下他们的喉咙,结束后我会对每一位接受我采样的同学说一句“真棒”,熟悉我的学生也会听声音给我说一句“谢谢龙哥”。这不仅仅是彼此之间的信任,也是我自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面对疫情,我们勇敢面对,做好常态化检测工作,给同学们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