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时间:2021-12-24浏览:1637设置

2021年12月3日,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戏昌林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了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演出娱乐、科技艺术等业界专家精英共聚一堂,交流商讨实验室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志新教授主持,强调艺术与科技融合服务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描述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形成的跨专业、跨学科融合趋势,并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敬平副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发展现状。他指出,实验室着力于研究探索如何将科技运用到舞台艺术创作中,助力舞台技术艺术的集成创新,培养全新演艺设计人才。实验室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环境下,拥有来自音乐、表演、戏剧以及设计等多方面学科支撑。与此同时,在实验室的平台支撑下,打通了专业之间的学术壁垒,并多次进行了演艺创作实践与研究,推动了跨学科建设的发展。实验室曾参与制作《天酿》《多用途新媒体剧场改造空间》《网络交互剧场改造》等大型活动和项目,获得36项国家专利、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近年来,实验室推动了新媒体演艺与当地文化旅游结合,深化了新媒体功能的创新与改造。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潘雪妮教授指出,在数字化发展语境下,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主要致力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如何运用技术将艺术呈现出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用户体验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值得广泛重视,在创作阶段站在心理学角度,尝试理解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作品也是与观众的对话的一种媒介。因此,我们应将关注点聚焦观众,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韩亚洪教授指出,在未来的实验室发展中,我们应明确建设目标与布局,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支撑等方面。对于未来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采取开放课题以及共同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申报等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指出,实验室主要包括三个需求:第一,响应国家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建设号召,探讨文化与科技如何创新。第二,沉浸式产业升级需求,线下产业广泛面临突破产业升级的瓶颈。第三,教育改革需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迫切寻求跨学科专业教育。并对实验室提出了三个期待:第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第二,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未来虚实共生语境下的发展路径。第三,叙事与体验融合。注重观众体验、着力于打破作者与观者边界,形成叙事与体验一体式的新型作品形态。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主任丰江舟教授指出,实验室将是融合未来科技的综合性实验载体。科技本身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实际成果,其需要艺术插上翅膀才能腾飞,技术的价值需要艺术才能够体现出来。未来实验室应着力于研究如何推动其与产业的融合,创造出能够服务于社会,产生实际价值的作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林迅指出,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否则政府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支持。有了资金才能进行良性循环——聚焦前沿性的探索继而把前沿的成果转变成可复制的模式。既然在戏剧学院建立实验室,那么实验室要在教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做出影响。以往国内有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是和行业脱节的,而戏剧学院这个实验室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环境下,应该与教学培养接轨,为今后的影视制作、演员培养、舞台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新的模式。很期待由新技术的出现和转化,产生出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行业、新的产业。

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清都教授指出,从学科背景上来说,我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结合的研究,所以我很希望能和实验室进行“科艺融合”“艺工融合”的交叉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希望未来在剧场的人机互动上,可以引入如数字虚拟人或多模态技术,从而来实现更丰富的演艺形态。除此之外,注重外循环的作用对于实验室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一个实验室如果想发展得好,仅仅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是不够的,需要大量的成果转换工作,引用最合适团队工作的人才,后续将学科教学穿插其中,在落地时,培养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创新创业,通过这种外循环的方式给实验室进行不断地输血。




SHOWPOWER天地娱乐创始人李风指出,实验室现在面对各种大型活动,他们的诉求是“稳定可靠”。所以,如果我们不做实验,就想满足既需要创新,又想要稳定可靠是很难的。科技与艺术不是“相加”,而应该是“融合”,这些融合的想法就应该是在实验室里进行验证是否可靠可行。我认为,实验室未来的研究可以分为这两个方向:第一,在重大的科研项目上要拿捏得当,技术固然重要,但内容更值得探索。第二,要下沉、要落地、要产业化,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呈现更好的效果。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荣飞弟教授指出,既然是文旅部的重点实验室就需要做一些符合文旅部大趋势的研究创新。未来几年国家重点需要把传统文化通过科技手段表现出来,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来表现艺术。所以,我们的实验室需要做一些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作品。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和市场结合,让群众能够参与作品,做出同时符合时代和国家需求又接地气、贴近民生的作品。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艺术总监韩生教授指出,对于实验室发展,我有三点想法:第一个就是使命。我们实验室是做什么的?作为文化旅游部的实验室,从文化与科技方面来讲,实验室承担了科技方面的需求,在文化上也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它的定位决定了实验室会同时兼顾产业和文化的发展。第二个就是资源。科技为我们提供的支撑已经到了奢侈的地步,只是还远远没有被我们的艺术家充分地利用和转化。拿中央电视台《等着你》节目为例,科技能对民众产生情感的慰藉。所以,我们如今不再是要追求技术的奇观,因为技术的保质期是很短的,待到新鲜感退却的时候,我们对待内容、对待艺术本体的要求就凸显出来了——艺术家在创作时要释放直击心灵的力量来表达的思想内涵。第三个就是集成。实验室将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使任务和计划落地,学校也会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集合创作力量,创新戏剧格局,创造新形态的可能性。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青青副教授提出,一个能自己“造血”的实验室才能更长久地发展。我觉得实验室有两个功能:第一是实验性。我们实验就是要投入各种各样的学生在这里做实验,在这里出成果。出不了成果也无妨,他们可以在这里失败,但是同时他们在这里得到经验。第二是发布。无论实验的结果成败与否,实验室应该在整个过程中担当发布的功能,因为一旦发布就会有很多人围观,也会有很多人加入和支持。但同时实验室应该有一个使命:实验室需要出成果,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成果是一个作品而不是一个成品,社会需要成品,所以我们要思考怎么样把我们的作品变成一个成品应用于社会,让大众能够使用它继而赋予他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可以反哺实验室做出更大的成就。




最后,林迅教授总结指出:首先,实验室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聚焦前沿科技与理念。其次,研究项目能够落地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考虑技术可行性,控制成本因素。最后,深耕文化内容以推动学科建设与行业建设的发展。



此外,研讨会还进行了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专家聘书授予仪式。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