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课堂系列||胡项城:我们需要怎样的当代艺术

时间:2021-12-23浏览:1486设置

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的征程中,艺术怎样进一步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创意学院师生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



1111日,创意学院部分学生在党总支副书记唐芳、韩生教授、徐国峰副教授的组织下,前往上海青浦区金泽镇上的胡项城文化艺术工作室进行沉浸式学习,探访著名艺术家胡项城先生,聆听了他对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当代艺术这一问题的思考。这也标志着创意学院“艺术家课堂“系列项目正式开启。



胡项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曾长期旅居海外。回国后,他积极致力于乡土文化重建。在金泽,他把一个破败的乡镇工厂改造成“民间工艺馆”,身体力行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建设进行了探索。




胡项城先生的艺术观点主要有:

艺术家的创意应从自然和前人的经验智慧中来,而对未知的好奇是创作的动力。我们在创作时不应仅仅欣赏表象的“美”,重要的是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生活的美好。

面对当前人类所出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等科技问题,冰川融化等生态问题,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应思考在严峻的全球环境下,如何让人类文明延续,同时抓住机会,创造富含深入思考的作品,实现艺术的价值。

当代艺术家应当放眼世界,不仅是为了个人,更要为了全人类而进行艺术创作,尽自己之所能。

基于上述理念,胡项城先生自2000年起,便开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积极倡导乡村文明振兴。他打造他的理想天地。那是以大量社会调查为基础的一系列重建社会生活的个案,从融入老街的铺路到运用营造法式修复的建筑物,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整理到我们睿智的祖先创立的华夏民族节日的复兴,涉及建筑、空间、器物与仪式等全部生活内容。以这些个案为出发点,他希望重新建立完整的东方人的生活系统,一个有礼、有度、有情、有义的生活世界。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胡项城先生带领师生参观了三个特色展馆。第一个展馆中布满古朴而精致的古建筑物残片,屋檐小角、门框、栋梁、雕刻工具等承载着匠人经年技艺的见证物沉浸于此;第二个展馆里储存了昔日上海大大小小常见的日常用品,如:沙发、收音机、缝纫机、服饰、年画等,充满浓郁的民众生活气息与儿时的记忆之中;第三个展馆中陈列织布机、水车、厨具、布匹、农耕用具等,让质朴的农作生活宛如画卷般展开。



年近耄耋之年的胡项城先生一直说,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年轻人珍惜时光,从艺术的角度做一点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前来参观学习的创意学院学生表示,胡项城先生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始终把追求更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艺术院校师生要打开艺术创作的思路,为满足时代的需要作出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刘晓希

图片|刘禹含 姚卓凡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