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时间:2020-10-10浏览:3388设置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戏剧领域(135102

艺术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牢固树立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思想品质,着力为艺术及文化创意领域培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富于创新思维、开拓意识和实操能力的高质量艺术管理专门人才。

二、专业方向简介和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简介:艺术管理研究方向属于应用性质学科,具有影视与戏剧学、艺术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特点。本方向以“剧场、剧院、剧团的运营、管理、发展”为根基,着重对艺术机构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进行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艺术项目企划与制作、艺术筹资与赞助、艺术市场与营销、艺术政策与法律,以及艺术资源与科技、文创新兴跨界领域的理论和实务,以达成艺术行业管理议题的效率和效益目标。

培养目标:艺术管理专业方向遵循学校“品行正、基础厚、技能精、实践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主要为舞台表演兼及其他门类艺术的项目制作、机构运营、市场营销培养训练有素的研究性与应用型相结合的高层次、专门化艺术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反思精神、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意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能够成为艺术机构卓越的经营者、社会美育自觉的播种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

具体培养目标1(思政):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积极传播社会美育;拥有公民基本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丰富的美学观念,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的跨文化交流品质与敏锐的文化发展眼光;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具体培养目标2(知识):基本熟悉戏剧或其他具体艺术门类的学科理论和技能技法;系统掌握剧目制作、舞台监督、票房营销、演艺运营等艺术管理领域最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技巧及经验,形成理论和实践兼顾的跨学科应用型知识地图;了解艺术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和市场态势;熟知国内外先进艺术机构管理运作的理念与模式。

具体培养目标3(能力):具有在演艺领域艺术项目执行、艺术组织运营、艺术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具有对不同类型、不同时空的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具有在艺术领域形成创意以及对创意进行培育、阐释、评估和开发落地的能力;能够把远大愿景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具备把握艺术组织发展方向的特殊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

具体培养目标4(研究):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管理思想与方法体系;具有围绕艺术管理所需要的案例分析、市场调查、信息检索、专题写作等实操能力;具有反思精神、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意识;具有在演艺行业发展中善于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法;初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由我院单独组织。

3.着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四、学生类别、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1.学生类别分为全日制MFA与非全日制MFA,其中非全日制MFA定向培养。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

3.学习方式为脱产、半脱产。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学硕士学术学位艺术学理论(130500

艺术管理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牢固树立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思想意识,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术视野,培养具有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管理高质量人才,培养“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培养“求实求精,至善至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方向简介和培养目标

艺术管理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艺术学范畴,着重探讨艺术与社会外部因素的互动关系,围绕艺术机构及其运营过程研究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生产与制作、艺术推广与营销、艺术筹资与赞助等范畴的理论与实务。主要培养目标是,为不同门类艺术的项目运作、机构运营、市场营销培养训练有素的研究性与应用型专门艺术管理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艺术管理领域最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技巧及经验,熟悉国家文化政策与法律,熟悉社会文化产业与资源,具有在艺术领域形成创意以及对创意的培育、阐释、评估和开发的能力,具有艺术机构运营、艺术资源整合、艺术市场开发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技巧。

培养目标1:在思想政治方面,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民族认同理念,自觉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遵循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坚持人文情怀、市场效益和实务经验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管理思想体系、话语体系和方法体系,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推进传播世界现代先进文明。

培养目标2: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知识方面,系统掌握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生产与制作、艺术推广与营销、艺术筹资与赞助、艺术评估与反馈等艺术管理领域前沿的知识、技术与经验,形成理论和实践兼顾的跨学科应用型知识地图。

培养目标3:在跨界整合创新应用能力方面,善于跨学科学习和跨领域实践,具有对不同门类艺术以及艺术与商业、科技、教育等跨界整合的能力;能够把远大愿景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具备把握组织发展方向的特殊能力。

培养目标4:在成长的多种可能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具有专业性的广泛阅读与流畅表达能力;具备知识潜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工作实践、继续教育、高校攻读硕博学位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毕业5到8的时间,能够成为艺术发展乃至文化建设领域重要的骨干力量。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法,初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由我院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四、学生类别、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1.学生类为全日制 MA,非定向培养。

2.基本学3 年,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

3.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戏剧领域(135102

艺术管理(歌剧制作及舞台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专业方向简介和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简介:艺术管理研究方向属于应用性质学科,具有影视与戏剧学、艺术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特点。本方向以“剧场、剧院、剧团的运营、管理、发展”为根基,着重对艺术机构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进行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艺术项目策划制作、艺术筹资与赞助、艺术市场营销与传播、艺术政策与法律,以及艺术媒介与科技、文创新兴跨界领域的理论和实务,以达成艺术行业管理议题的效率和效益目标。

 

培养目标:艺术管理专业(歌剧制作及舞台管理)方向遵循学校“品行正、基础厚、技能精、实践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为歌剧艺术的剧目制作、舞台管理、场馆运营、教育推广及观众培养与拓展等领域培养训练有素的高层次、专门化艺术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意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能够成为歌剧艺术领域卓越的经营者、社会美育自觉的播种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

 

专业特点:艺术管理专业(歌剧制作及舞台管理)方向是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办学的特色班级,该班以“为2025年开业的上海大歌剧院储备歌剧制作及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以“剧场即课堂”为理念,结合上海歌剧院演出剧目及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所属各场馆项目,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计划及考核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剧制作、歌剧舞台管理、歌剧院团运营三个方向的具体能力。

具体培养目标1(思政):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积极传播社会美育;拥有公民基本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丰富的美学观念,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元的跨文化交流品质与敏锐的文化发展眼光;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具体培养目标2(知识):基本熟悉歌剧艺术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歌剧剧目制作、舞台监督、观众培养、国际合作、演出运营等艺术管理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学科知识、行业经验,了解艺术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和市场态势;熟知国内外先进艺术机构管理运作的理念与模式。

具体培养目标3(能力):具有在歌剧领域艺术项目策划与执行、艺术组织运营、艺术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具有对不同类型、不同时空的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具有在艺术领域形成创意以及对创意进行培育、阐释、评估和开发落地的能力;能够把远大愿景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具备艺术组织发展方向的敏锐把握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

具体培养目标4(研究):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管理思想与方法体系;具有围绕艺术管理所需要的案例分析、市场调查、信息检索、专题写作等实操能力;具有反思精神、创新思维与跨界整合意识;具有在演艺行业发展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付诸实践的能力。

 

二、   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入学考试采用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法;初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由我院单独组织。

3.着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   学生类别、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全日制MFA研究生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学习方式为脱产。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设计领域(135108

数字艺术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牢固树立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思想意识,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充分突出“艺术+科技”特色,培养具有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培养“求实求精、至善至美”的创新性、跨界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方向简介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的培养坚决贯彻党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政策和路线,紧密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艺术+科技特色、能够讴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采、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抱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神韵、占据国际较高艺术水准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能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拥有创意思维,具备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并能够合理利用新技术进行相关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工作,并使其具备崇高的家国情怀、广博的学术储备、熟练的创作技能和活跃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研究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专业方向以学校“艺术+科技”办学理念为指引,充分将新媒体、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突出艺术创新方法、创作规律与创意思维的培养,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结合本专业最新发展趋势及上海戏剧学院的特色,在三个子方向体现鲜明的特色:新媒体演艺设计、转媒体艺术设计、交互艺术设计。

本专业方向紧密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并突出相应场景、岗位的能力培养。首先,新媒体演艺设计不仅可以胜任各类演出艺术的设计,还可以快速移植到以新型媒体方式呈现的沉浸式的会议、运动会、展览会等其他场合的设计;其次,转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上的素材,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人机合作实现艺术创作,并以更丰富的媒介形式来呈现,以丰富未来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最后,交互艺术设计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智能感知和XR等交互技术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实现人机交互,增强艺术的体验感和表现力。广泛地应用于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新媒体文旅夜游和沉浸式演出艺术创作等领域。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思政):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民族认同,自觉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遵循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表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正确的职业道德、社会服  务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培养目标2(技能):熟悉创意的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熟练掌握数字艺术创作的方法、规律和技巧,熟悉主流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熟悉演艺、展览、装置、平面数字作品、三维数字作品等的基本组成、结构与要求,了解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具有扎实的数字艺术设计主流设计软件的应用技能,具有对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了解数字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培养目标3(实践):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新特点,运用跨界新思维,在积极将传统艺术的内容以创新概念和创新形式呈现的同时,结合现当代艺术发展潮流,进行既符合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反映时代变化、描绘时代精神图谱的数字艺术创作与实践。注重产学研结合,与知名企业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连续有质量地教学研讨与科学研究,实现成果转换和成果共享。课程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跨专业、多学科渗透的实践交叉教育培养。

    培养目标4(研究):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熟悉国内主要数字艺术的形式和发展趋向,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掌握本领域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并且与相关人文科学领域结合,具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力,能够胜任数字艺术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为设计学提供新方向、新观点、新方法和学术成果。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入学考试采用初试、复试及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初试实行全国统考,复试及面试由我院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着重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

    四、学生类别、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1.学生类别分为全日制MFA与非全日制MFA,其中非全日制MFA定向培养。

    2.基本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

    3.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学习。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