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上戏学子用红色文创述初心

时间:2020-07-12浏览:1843设置


一大会址纪念馆中的刊物标题再创作T


      上海有10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勾勒出一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带宽”。红色文化对青年而言,是他们学习革命传统,了解和熟悉光荣历史的载体,也是他们建立高尚的爱国、爱党情怀的依托。将红色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无疑可以获得更多青年的共鸣,让更多人深刻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以此为初衷,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将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在学院党支部书记方军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副教授陈晔的带领下,在红色文创方面率先做出尝试,把文创与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展馆关联起来。


四行仓库造型的帆布包设计

       让思政融入现代生活

       “上海有很多红色文化纪念地,最新统计已有1000多个,它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创作资源。”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党支部书记方军说道。在去年,创意学院在探索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时,以上海的各个红色展馆为主题,做了一系列红色文创的教学、实践、作品和展览。这些让人爱不释手的红色文创作品不仅在“上海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主题活动”思政课的艺术作品巡展中获奖,还在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获得了广泛好评。“思政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历史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现,找出创意点,从而可以对它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文创产品本身就具有实用性,当它们被随身携带,被拿出来使用的时候,就会再次得到关注,红色记忆会再次被唤起。通过这样比较时尚的形式,让红色教育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进行。”

      陈晔是这次红色文创作品设计的专业指导老师。其实早在2010年,她就关注到了上海红色场馆的文创设计:“我曾经和一位在一所名人故居工作的毕业学生闲聊,她提到了故居的那些纪念品款式相对老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其实红色场馆有很多非常棒的内容,亟待被充分地挖掘和开发,我当时就对此有所触动。之后有一天,我经过巴金故居,看见门卫大叔在给过往的年轻人发放宣传单,邀请他们进去参观,我觉得这位大叔真是有心,而且效果也的确不错。巴金故居位于武康路,离上戏很近,它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我回到学校后就问学生,有没有人去过巴金故居,居然没有! 这再一次触动了我。”

         新生看了红色文创作品展后的留言


      把红色文创引进设计课程,正好将陈晔多年来的夙愿以及爱好结合了起来。陈晔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很喜欢去逛美术馆、艺术馆,收集、研究了许多周边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很少有雷同,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巧思,而且价廉物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与创意,在布题的时候,陈晔并没有介入太多,只是提出了几个大方向:“1.主题的关联性,文创主题内容要与景点有关;2.产品的实用性,文创产品不是摆设,要可以看也可以用;3.品类的多样性;4.受众的针对性,目标受众是同龄人;5.价格的合理性,受众经济上能承受也愿意把“它”买回家。

      沉浸其中方得始终

      虽然,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只是一个作业,但是陈晔不想纸上谈兵。“参与这次创作的学生来自两个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管理,前者出作品,后者出方案。我和他们很坦率地说,在学校里,老师对你们的评语往往还是以鼓励为主,但是,出了学校,在社会上,作品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所以,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是站在一个甲方的角度,来要求他们这次特殊的作业。”现在看来,这次作业完成得如此好,当时的这句话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鞭策作用。

      学生们给到陈晔的回应大大超乎了她的意料。

       以犹太人纪念馆为题材的香薰与火柴盒设计

      “有一群男同学选择了去宝山的淞沪抗战纪念馆,他们原本是想参观完以后顺便郊游,没有想到,一进场馆,就被展馆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当即就给我发了微信感叹:‘老师,这个地方实在太燃了!’于是,一待就是整整一天,将里面的故事、展品一一细细研究。最后还自发地剪了一个小视频分享给大家。”陈晔回忆道。类似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学生们真正地沉浸其中,挖掘故事与细节的钻研劲头,让她非常感动。“还有一个同学,在参观完上海犹太纪念馆后问我,是否可以做一个直饮水包装设计。这个思路很特别,我就问她为什么。原来,她在查找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那些犹太人原本在欧洲的时候是直接喝自来水的,到了上海之后,发现这里不直接饮用自来水,于是也入乡随俗地学会了烧白开水。由于这个典故,她想做一个‘上海白开水’的瓶装饮用水。听到这里,我启发她说,能不能想想,如何与上海的老字号做结合,现在不一定可以马上落地,但是要有这个思路。于是她想到了正广和,我觉得这个特别契合。这样的红色文创作品不仅和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景点有关联,还和传统文化、当地品牌也联动起来。”

      “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像视觉传达的同学那样要做出实物来,但是有一批同学,自己要求也要做。为此还特地自学了很多非本专业的软件和技术,这也让我非常感动。”陈晔说。学生们都很年轻,热情高涨,但也难免有时候思考得还不够深入和充分,对其内在涵义与引申意义还表现得不够精确,方军和陈晔在历史方向的指引与表现尺度的把握上,也丝毫没有放松。更加可贵的是,这些红色文创作品还真正地走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比如田汉文创中的那本书,里面除了收录了他作词的国歌、《毕业歌》,还有《上海戏剧学院校歌》——是的,它也是田汉作曲的! 除了丰富的视觉,人们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这些曲子。它已经被创意学院当作一款新生礼物,这件可以陪伴学生们整整四年的伴手礼,既新意满满,又内涵丰富。再比如“初心系列”的杯子,被学校党支部定制,人手一个,时刻提醒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以二大会址纪念馆各党章封面文字为题材的T恤设计

      红色文化还有很多宝藏

      虽说,这一次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文创作品创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方军认为,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创的范畴:“现在,‘四史’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还可以围绕这部分挖掘一些新的红色主题的创作,比如反映改革开放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之后,我会找机会和老师们再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将红色文创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创作课题,成为一个系统的拓展线索,主题与主题之间有承接,有呼应,可以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传下去,将内容做得更广泛。我也在考虑在上戏的昌林路校区专门开辟一个地方,把这些红色文创作品做一个长期的展览。以后在展览方式上,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不只是静态展品,还可以结合专业特长,融入短视频、动画等,把红色文创背后的故事演出来,增加体验感、现场感。”

      对此,陈晔也表示,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文宣类设计是自己的主攻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除了这次以红色景点、纪念馆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创作之外,之后也想在红色戏剧方面寻找新的与文创相结合的方向。“说起红色戏剧,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年轻一代》《白毛女》等,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与之配套的文创产品还非常少,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将来继续做红色文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虽然目前来说,红色文创还没有单独成为一门课程,但是,我会将红色文创的理念镶嵌到我的其他课程里去,就比如‘设计原理’课程中,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们有近距离的感知与感悟。”

红色文创,从作品到产品,从学校到市场,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方军对此信心满满:“上戏创意学院作为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骨干单位之一,一定会继续努力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通道,产生更加顺畅的输出模式,让红色文创之路走得更远更宽更好。”

- 设计者说 -

为鲁迅故居做的月历设计

朱宁星

上戏创意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年级

学生作品:鲁迅纪念馆系列文创作品

      生活周刊:在参观了众多的上海红色展馆和纪念馆后,你为何会选定这个创作题材?

      朱宁星:鲁迅纪念馆内有鲁迅先生生前许多的私人物品,还有他的手稿、文字、版画、书籍、照片等,还有一些生活场景的再现,十分生动形象。纪念馆内的元素很多,创作的可能性很大。参观完,我们选择月历来作为主要载体。月历可以将鲁迅先生的文字、图案、版画都包含进去,并且月历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将鲁迅先生的精神传达出去。

      在创作过程中我查询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发现了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个设计师,最初的很多书籍封面都是鲁迅先生自己绘画排版设计的。

在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鲁迅先生的精神很好地和年轻人的喜好相结合。完成创作后,我感觉,好的设计永远不会过时,月历中用的很多图片都是鲁迅先生自己设计的,我只是做了二次加工,在现在看来也是很流行、大家很喜欢的图案。

      生活周刊: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你觉得红色题材如何能和年轻人贴近?

      朱宁星:在我看来做这类题材时,应该先考虑年轻人喜欢什么风格,他们平时爱用的物品有哪些,再考虑手上的红色题材里哪些东西可以做成这类风格。还有一点就是整理展馆内的素材信息,挑出最合适这个展馆的物件作为载体进行创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年轻人会细读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内容,很多人会为好看的东西买单,要用有设计感的图案、吸睛的配色吸引他们的注意,再进行传统文化的输入。

以一大会址纪念馆为题材的帆布包设计


初心”的T恤和杯子设计

茹斯坦江·库尔班江

上戏创意学院 艺术管理专业二年级新疆籍

学生作品: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作品

      生活周刊:介绍一下这次以“初心”为灵感的一大会址文创系列作品吧。

      茹斯坦江·库尔班江:在去了好多展馆后,我发现我脑海里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大家都在为理想奋斗,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当初心里所设定的目标。这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在生活中我也一直在提醒着自己,不忘初心,坚持最初的梦想。所以选定了这样的题材。我一直想尝试中国风,所以想到了水墨毛笔字体。这个字体不是现成的,需要用PS一笔一画地P上去。


以田汉四个时期照片为基础的T恤和笔记本设计

李姝彤

上戏创意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四年级学生

作品:田汉故居系列文创作品

      生活周刊:选择田汉寓所进行创作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李姝彤:在此次创作中,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参考资料太少,无法找到一个能延伸的切入点进行设计,最后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田汉先生各个时期形象特点鲜明,从而敲定此次设计切入点。正式开始设计前,与老师做了具体风格的探讨,最终决定以扁平化风格呈现。其原因,一是因为扁平化的图像近年来很流行,二是扁平化的矢量图形适用范围广,可运用于任何地方。确定风格后开始了初稿的设计,从田汉先生众多肖像图片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时期,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初稿形成后,老师给出了关键性的建议:应该适当做减法,留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除去多余的装饰性图形。经过此次调整,设计作品呈现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形成了系列感。

      生活周刊: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你觉得红色革命题材如何能和年轻人贴近?

      李姝彤:好的设计是要无限接近于人,年轻就代表着天马行空,要让年轻人喜欢上这样的内容,应该与当下流行元素结合,用新的角度去解读红色文化的精髓。其实红色文化一直存在,只是载体和形式一直在变换,目的也就是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和传承红色精神。


      原载于2020年5月31日《青年报》,作者:杨力佳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