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坊”——参观上海城市雕塑馆所想(08创意管理 李林鸿 )

时间:2008-12-03浏览:768设置

2008年10月26日  撰文:李林鸿 (08创意管理)


   上海城市雕塑馆位于淮海西路上,其前身为上海十钢的老厂区,现已成为一个上海地区较有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它有一个好听而且好记的名字叫红坊。红坊给我的第一感觉正是一个“红”!全区的主色调是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红色!乍一看红坊这个地方的主建筑并不起眼,甚至有点破败的味道!不过通过上海城市雕塑馆馆长郑培光先生的介绍我很快就从那些老砖旧瓦中读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深沉!我感觉红坊是个“有价值”的地方!

    那么红坊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经过半个下午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通过郑培光先生的介绍我了解到,这里原本是一片了无生机的荒芜之地,自从政府决定将这里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后,通过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给予了这里新鲜的血液,通过恢复性的修缮和创造性的改造将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经济功能!园区的主要内容包括广告设计、名人画廊、艺术品展览(主要是城市雕塑)、商业展览、休闲酒吧以及国际著名品牌驻沪展示厅兼联络部。正是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国内外大公司的入驻,才使得这个园区又重现了往日的繁荣!不过“繁荣”的形式与从前是大不一样!

先生在给我们做专题报告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他作为投资人对园区投入与回报的理解:投入大略分为前期投入和长期投入。前期投入是指对厂房的修缮和厂区的改造以及必要的宣传等费用,他用了一个字来形容这种投资行为我觉得特别生动,叫“砸”钱进去!长期投入顾名思义便是园区日常经营管理的开销以及新上项目的投入等不可预知的潜在成本。当然有投入必然是要讲求回报的!那么回报的主要形式我归纳为三种:一是知名度(即宣传效益)、第二是社会公益(即社会效益)、第三是金钱(即经济效益)。相应的,入驻园区的各家企业也有其有别于传统投资回报观的经营模式:品牌——平台——展示——宣传——推介

入驻企业大多是想通过红坊这座新搭建的公共文化平台来展示其公司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以及公司实力。展示成分和宣传意图甚至大于其本身的趋利目的!

我的主观感觉是这座创意产业园的商业性要大于公益性,但是它却找到一个比较和谐的平衡!

  我得出自己的结论的根据是: 1,虽然投资者本人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但毕竟是位房地产商人。为商者,谋其利,乃天经地义!这个项目既然是政府项目,对投资者必然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土地的使用成本不会太高。创意园区的成立在一定时期内会招来文化企业和一些需要展示平台的国际国内大公司的入驻,原有的土地其商用价值必然会因此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给予这块土地非常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使这一区域更具宜居性,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该土地升值空间会很大!!2,入驻公司多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这既是园区的需要,也是大公司推广品牌形成积聚效应的需要!新生园区想借助这些有影响力的公司来提升园区自身的档次!同样,大公司也想借助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产品理念以亲和中国消费者,最终赚取消费者心中的“潜意识”。  在我看来,这种“潜意识”更是一种软黄金!!

  近年来上海创意产业园的发展速度惊人!如今在沪大小创意园不下70家。问题是创意产业大而不强,总体规模已经饱和,可是仍然非常缺乏核心项目!创意园原本就是创意产品的孵化地,现在的尴尬是“有窝没蛋”。产业园没有核心竞争力,原创性产品产能不足,经营项目大多雷同,而且对创意概念含糊不清,整个园区尚未形成系统!所以当下很多创意园虽然利用了原有的旧厂房可经营并不理想!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专业学习创意管理方面的大学生,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非常局限的,所做的评论也属于盲人摸象甚至不着边际,不过出于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我还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上海的创意产业园不应求大求全,应该追求稳健和充实!每一个创意园区应有各自定义,依托自身优势,有中心、有重点地开发创意项目。不要盲目搞综合园区,面面俱到,一应俱全。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这样更具可操作性!“创意”依赖个人的才华和灵感,强调独立性,自由性。但这种松散的模式并不能形成产业!创意产业需要多学科、多专业人才集聚一园共同打造。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丰富知识结构,让“艺术”与“技术”结婚,使园区生产出来的创意产品更具竞争力!我认为,就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说,技术比资金更重要!依据是,创意经济的全球性趋势,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之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现代金融业的发达程度,资金的自由快速大规模融聚已变得并不困难!相比之下,核心技术才是企业乃至产业生存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制约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一直坚信,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造性!关键是怎样把这种“创造性”变成“现实”!技术要比拗口的概念更实用!

  引进国外现成的技术或许是种捷径。然而“核心技术”以及“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园区与园区之间,政府与园区之间加强沟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之间也要加强沟通,经常交流思想交换信息。进行思维对撞以催生“创意灵感”的萌发。这样才有可能尽快打破制约创意项目的技术瓶颈,从而推动中国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知识经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学文、学理、学工、学商或是搞艺术的大学生们,都应该为“创意中国”这个大命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