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学院11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报道(四)

时间:2015-04-28浏览:707设置

 

 《见未来》我们的毕业设计展

——视觉传达方向

 

    我们的毕业设计展已经于本月20日在华山路校区的图书馆顺利开幕了。为了保证展览期间作品的展览效果,2011级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展前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布展和展览期间,我们视觉传达方向的9位同学有过郁闷、彷徨,也有过欣喜、愉悦,这些都无一不体现着本次展览的主题——“见未来”。见未来,可以解释为看见未来,或者说是预见未来。这个主题在创意学院的毕业展中已经传承了多年,它代表了每一届毕业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圆满告别。在这段期间,视觉设计组也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小故事,值得一提。

    制作毕业设计的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从2014年10月确定主题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好的诠释,一个主题的确定需要包含每一个设计者对它的热爱,从热爱的角度出发,似乎做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更有动力。

两位指导老师在主题的确定及推进方面帮助了我们很多,例如胡超文同学比较热衷于标志、展览册等平面展品的设计,再结合她前期为学校制作的“上戏齐步走”手绘地图,她的作品主题就定位在博物馆导览图设计,那么这个主题无疑是比较大的,在这之上,又结合了她对儿童的喜爱,她的作品最终就定位在上海博物馆儿童导览图。超文同学认为,毕业设计是大学的终结,对自己学业的总结,这个稳重踏实的金牛座女生,一旦做起事来就太过专注,希望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都能运用到作品上,所以直到布展当天都还在担忧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效果没有达到自己心里的要求。

张永跃同学的作品在推进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他的主题是“视觉符号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很难去把握它的展现形式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永跃同学利用不同的视觉图形、颜色将舞台中需要用到的视觉符号系统的罗列了出来,进行了一个整理的工作,将一个高大上的主题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了,值得庆贺的。

                                                                                             

李倩蓉同学的作品呈现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展示形式,她的作品主题是“莎士比亚动态海报”制作,她制作了10张不同风格的莎士比亚戏剧海报,分别模仿了10位平面设计大师的海报设计风格,并将静态海报进行了动态处理。在她看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对戏剧海报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数字技术来充实戏剧海报画面展现形式的这种趋势已经逐步产生了。她利用动态戏剧海报的优势丰富了戏剧海报的画面形式感,又使戏剧海报具有故事性,引导参观者进行哲学的思考。                                         

                                                                                                      

刘楚瑜同学的作品是将她在台湾交流的144天经历与自己擅长的手绘结合在了一起,设计制作了《楚瑜在台湾的144天》手绘书,在这本精致的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她的沮丧,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关注,她清新的手绘作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一超同学制作了一款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识字拓展能力提高的App软件,软件在识字的内容上引入了“小篆”字体,通过小篆字体的图形化与汉字本身的含义进行组合,再利用小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文本制作呈现,让高年级小学生在对汉字含义的理解上更加深刻。黄一超同学的app设计作品中,展现了中国汉字的文化魅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图形想象力。在内容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小学生识字心理,整体的App融合了舒适的版面设计,合理明快的色彩选择,让小学生热爱汉字学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