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专家金迈克教授于2011年3月17日来到上海戏剧学院,与创意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愉快的座谈交流,并做了主题为“中国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讲座。
金迈克教授是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首席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意产业、创意聚集区、文化制度,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要素和创意集聚区管理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除了做研究工作,金迈克教授还为联合国、澳大利亚政府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并受国内外多所大学的邀请,传播各国最新研究成果并交流创意产业领域的前沿观察。此次来访是金迈克教授近两年来第三次与上戏创意学院就创意产业发展、创意人才培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合作。
交流座谈中,教师们对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的学科设置、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前景表示兴趣。金迈克教授介绍说,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01年,昆士兰科技大学率先进行了教育改革,打破学科分割,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创意产业学院,课程涵盖十多个学科领域。学院把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如表演艺术、媒体、新闻以及基于IT技术的设计,包括时尚、游戏、媒体设计等都综合在一起。QUT创意产业学院仅本科就开设了表演、动漫、创意写作、舞蹈、戏剧、娱乐产业、时尚、影视与新媒体、互动与视觉设计、新闻、媒体传播、技术制作、视觉艺术等13个专业课程。在交流中,我们欣喜地了解到,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在部分学科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QUT的动漫、影视与新媒体、互动与视觉设计、媒体传播、娱乐产业等专业与现阶段上戏创意学院设置的艺术设计(动漫、游戏)、媒体创意、创意与管理等专业很接近,存在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在新兴产业学科领域整合跨学科资源的教学理念,以及运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来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的教学实践,给创意学院领导和教授以很大的启示。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创意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创意学院刘志新副院长、方军书记及郭梅君老师一起与金迈克教授进行了会谈,深入探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意向。我院将积极推进与昆士兰科技大学(QUT)以及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的校际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形式包括学术交流、主题工作坊、学生互换、夏令营、中外联合办学、“双导师”联合培养博士、师资培训和短期访学等等。双方对整合优势资源开展针对中澳文化创意产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表示浓厚兴趣,并表示自2011年暑期起,开发并推出一系列面向企业和社会的主题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短期培训课程,主题涉及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集聚区规划管理以及艺术、设计、媒体等创意产业各专业领域。通过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更为深入广泛的国际合作,上戏创意学院在创意教育领域有望脱颖而出,探索出创意人才创新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金迈克还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政策和实践,其中“昆士兰模式”在中国广受关注,为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启示。“昆士兰模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由政府和大学共同投资并推动,注重“微型企业”知识型集聚和鼓励社区公民参与创意活动的“三区联动”(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一种创意产业实践,它有三个主体构成,即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区和凯文格罗夫都市村庄。昆士兰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种形态,在一个开放、互动的区域内集聚了研究机构、创意企业孵化器、创意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从而将创意人才教育、创意产业集聚、创意企业孵化、创意成果转换、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民参与创意等功能,通过合理布局和协作机制有效地融合为一体的一种。“昆士兰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教育、研发、企业、社区和商业集聚在一个有形的“创意环境”内,并促使各个活动主体、各项创意资源、各种体制机制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无形的“社会群落”内,相互链接,相互协作,形成创意人才流动、创意企业集聚、创意公民参与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协同发展。(文/郭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