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10-07-16浏览:690设置

      学习,是我们从小到大似乎一直在做的事,但是我真正开始懂得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时间却也不能算长。小时候,好奇心让我们想去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这可能就是最初的学习的动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习变成了负担,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并不能算是有效的学习,因为有负担的学习缺乏自发性,只是通过重复的训练来掌握知识。没有学习动力而训练掌握的知识,很容易便会失去。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学习经验,主要是通过设定目标,找回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从而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拥有学习的动力是产生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有了动力就能够使人克服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有了动力,就能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学习的成果也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此处的快乐不是指学习成绩的优秀能够带来奖励、赞扬,而是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带来的充实感,学习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要设定一个学习的目标,有目标可以使得人有一个前进的动力。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目标可以是一个人生理想,目标也可以是一个想要达成的简单愿望。如果有人生理想当然会有比较大的目标,但如果暂时没有,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亦可以选择一个就业方向,并将此分解成许多小目标并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来完成。这是一种自我的目标管理的方式,即将一个学期作为一个阶段,设定一些小目标,一学期结束时进行评估。在学校学习每一门课的时候,通过把进入这个行业应具备的技能和这门课所联系起来,重点吸收一些对于进入这个行业有帮助的内容。把课程内容主动和自己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能够增强学习的动力,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完成一部分小目标,就会离大目标更近了一步。目标管理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对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做出一个评估,分析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在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有了目标,之后就要培养学习的意识,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在生活中也要意识地去思考和探索。在生活中学习不仅是利用课余时间去补充知识,并且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特别对以后想从事的行业有关的信息进行思考。善于对生活中发生的小事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在课堂或是课外的知识和事件进行联系,将原来的知识结构得以获得新的案例来证实;当然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分析和重组来获得一些新的观点。不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对于学习各类知识所需要的分析理解能力就会提高,自学能力的提高就是通过学习的意识来提高的。我对于营销很感兴趣,平时生活中就会经常对这方面看到的进行一些思考,在假期的时候参加了日本短期留学,到东京大学参观时就特别关注了东大的营销方式,观察了东大内的一些情况通过思考之后,让我对大学的营销方式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也要学会取舍,做好时间管理。尽量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把对于自己实现目标来说不重要的事减到最少。对于被他人拜托的一些对于自己来说并不重要的事情要懂得拒绝,对于自身而言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则要选择重要的来做。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根据2/8法则,往往百分之二十重要的事能带来百分之八十的效果,所以要把时间尽量用在百分之二十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才能使学习最有效率。


      相信只要有了目标,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再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就能够做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当作一个乐趣。最近,采访了谷玩中国创业团队的牛利东先生,他提到创业需要各种技能,随时都要学习。在世界上对于每个人都有许多未知的事物,我们要随时都是一个空水杯的姿态,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将会收获更多,与君共勉!(文/08创管 龚云凝 此文刊登于上戏《教学管理》2010年第一期)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