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小雨。
清明时节,小雨纷纷。撑伞步行,与同学来到国歌馆。初次到访此地,尚存几许好奇,几许兴奋,还有几许担心。展馆不算甚大,但却别有一番天地。两层楼,千余坪,百余文物,寥落几十行人,却能容下悠悠数十载不朽光阴。
漫步馆中,心情亦非寻常。馆中古物文献众多,不乏少数珍贵文物。从国歌创作初时蒙国难风云之际,到国歌最终正名又迎富强盛世。数十载光阴,尽在那一册册耻辱,一页页热血,一字字泪痕。国歌出世,其意义非凡。窃以为,国歌之声,乃是千万中华儿女不屈侵略,顽强反抗之共同心声,是万千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之豪情壮志,是我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流传至今之精魂所在。人可亡,家可破,民族气节不可断亡;情可殇,国未亡,华夏文化始终会屹立在三山五岳,屹立在两河流域,屹立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保护着这群善良的人们千秋万代地生存下去。纵使江水断流,冬雷夏雪,华夏文明亦不会消亡。因为在这千百年间,华夏文明的精髓已深深植入了神州大地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每一寸的土地。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中国从未停止过对外来侵略的反抗,从未放弃过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也许在这期间的反抗虽然遭遇过挫折和失败,但是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中华民族永远都不可能被征服。也许你可以击败他,但是他永远不会屈服,他会以一种你永远都无法理解的方式去进行抗争,直至换取胜利。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无论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近现代,我们所共同拥有的一份执着。这份执着,感天动地,日月可鉴。
少顷,轻声离开。外面的世界,依旧是小雨霏霏。我拿起伞,握在了手中,却不愿打开。回头凝望,转身,大步走入清明的小雨中,沉重的步伐在岩石铺砌的道路上带起一道道涟漪,消失在一片看不见的历史尘埃中。
(09媒体创意/赓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