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意”—“视觉语言”与“传达效果”——从“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看当今世界海报设计新动向

时间:2009-11-11浏览:812设置

    海报作为视觉设计领域中的传统载体,成为设计师表现自我艺术审美品位以及与社会大众互动沟通的工具,在其发展的一百多年来,海报的本色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海报在设计师的心中,无疑是一张充满魅力的画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因为在诸多设计领域的表现载体中,海报是最容易使设计师的思维创意能力、艺术与技术的表现能力得到充分体现的载体。一幅优秀的海报设计,不仅能够完美的完成传达信息的功能性,也可以尽情地表现设计师的自我创作能量,让设计师们有足够大的表现空间游刃于“传达效果”与“视觉价值”之间,是“ART”与“DESIGN”的完美结合。
    在如今传播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中,越来越多新的载体、新的媒介、新的技术、新的手段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之中。不可否认的是海报作为一个传统媒介载体,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当今的海报发展也面临着新时代的视觉审美以及传播观念的挑战与冲击。海报能否在中国继续生存,也是我们这些钟情于海报的设计师们经常谈及的问题。

海报的“视觉语言”


    本届国际海报双年展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第二板块为《国际海报双年展大师作品展》;第三板块为《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展览》;第四板块《竖排与横排——中文与拉丁文字版面编年史研究文献展》。作为重头戏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通过国内外9位专家评审的审核,在各国设计师送交的1300多件作品中选出参展作品178件,其中亚洲作品106件,欧洲、美洲作品72件。
    浏览本届双年展的海报作品,整体视觉冲击力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有知名的大师级设计师参与,也有不少新兴设计师的作品。从视觉风格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不同的视觉观点。海报展上没有相对与绝对的主流风格,日本设计师的简约与人性化;法国设计师的自由与浪漫;波兰设计师的文化与创造;瑞士设计师的文字与图形的游戏;韩国设计师的强烈民族色彩;德国设计师的理性与功能;特别是中国的设计师们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弄潮、跟潮、探索之后,海报的视觉语言表现也注重了对个性和风格的开发,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海报的视觉语言得到多样化的体现。海报展如同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国际海报设计风格的新动向。

海报的“传达效果”


    海报“视觉语言”的探索固为重要,但脱离了“传达效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纯粹追求“形”的“新、奇、特”并非海报的根本。“找不到主题”、“雾里看花”、“追求形式”、“与现实脱轨”这些现象经常能在学生的海报设计作业中出现。重“形”轻“意”的问题非常普遍,问其为何这样设计,得到的答复仅是“好看”。甚至在学生的作品中出现为了“好看”而忽略中文标题及文字要素的问题。
    一件作品的呈现,除了传统的美学规律之外,每个人心中的“好看”与否的标准着实不同,更何况海报是需要张贴,需要给大众观看,它的一张传达信息的广告。
    海报的功能性——“传达效果”是优秀海报不可缺的评判要素。对于学生的设计方法引导必须启发他们在视觉语言表达完美的同时考虑到作品中视觉传达的效果,也希望他们用视觉语言吸引大众的同时,它的传达效果更能让人们感动和记忆深刻。
    在这次海报展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无国界的海报设计,他们在传统的文字表达传达效果的基础上跨越文字表象,从视觉语言中挖掘“传达效果”,通过视觉语言的内涵表现结合文字,达到传达效果。

海报的自娱自乐

    如果认真的从设计的需求去教育海报设计的话,我想,任何人都会同意海报的功能首先是传达信息。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存在于如今设计圈,甚至影响到设计教育邻域以及学生作品评选中,那就是存在多年的“自娱自乐”的海报现象。学生经常对一些设计作品无法看懂,希望老师能给他们做讲解,里面也不乏一些大师级的“自娱自乐”作品。也有学生理解为设计师达到一定社会地位后就可以抛弃设计中传达信息的本质而随心所欲了。有时面对着那些形式独特,颇有画面表现力,但在信息传达上几乎找不到北的作品,不得不对学生解释这可能是面对于小众的海报作品,或者是设计师自己作品展的宣传海报,当然也可以把其归类于“装饰画”。
    这次海报展的评审团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的王雪青教授提出了在评审中要对海报在基本信息与功能关系上的把关的观点,在此次海报展的作品中得以体现。设计师在完成海报的功能、设计师的职责外,适当的“娱乐”一下,设计师们在自己的专业邻域中有所探索,有所研究,有所表述,这样也达到了对海报设计研究、交流的目的。
得“意”忘“形”
    海报设计需要“形”、“意”兼备,其实任何设计都如此,只是海报对于设计师的视觉表现欲最为强烈。
得“意”并非弄“意”,忘“形”而不失“形”。中国进入设计的新时代,很多新技术、新手段影响到我的设计新观念与设计新方法。就如20多年前电脑开始进入设计领域,这几年硬件不断的被优化,设计软件的不断被更新。记得当年经常还和高桥善丸老师讨论“人脑”与“电脑”、“手绘”与“数码”的关系问题,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被设计界批评的“电脑气”设计作品。但这次海报展,我们惊喜地看到很多好作品,有“意”而不失“形”,特别是中国设计师们有效的应用了新技术、新工具,也结合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并充分发挥了自我的创造才能,把设计的表现手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更把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升华于海报设计中。
    我们期待下一届的“国际海报双年展”会有更多更好的新海报诞生,当然更希望本校的学生们也能参与其中,继续发挥海报的生命力和魅力。(图/文 陈 晔)

图为“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报展”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展示的德国、伊朗、法国设计师作品

Copyright © CCS of ST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77319号-8
返回原图
/